强迫性障碍的症状是什么?强迫性障碍怎么治疗?

强迫性障碍

  强迫性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强迫症 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obsession)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 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 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 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 很想摆脱 但又无能为力 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 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强迫症的特征是患者有持续存在 强加 不想要的思维 并对这种思维感到难以控制。强迫性思维通常为污染 伤害自己或他人 灾难 亵渎神灵 暴力 性或其他令人痛苦的话题。这些思维是患者自己的 而不是由外界插入的(如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插入”)。这种思维也包括在脑中的想象或情景 这种思维和想象使患者非常痛苦 并可导致极度不安

  该病通常在青少年发病 约1/3的病例首次起病于10~15岁者;75%的患者起病于30岁前。也有在童年期起病的。男孩患病率约为女孩的3倍。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 无明显诱因 病程迁延。就诊时病程往往已数年之久。54%~61%的病例逐渐发展;24%~33%的病例呈波动病程;11%~14%的病例有完全缓解的间歇期(Black 1974)。常有中度及重度社会功能障碍。药物治疗使本病的预后有所改善。一些报告指出:起病年龄早 病程长 强迫行为频繁出现 伴有人格障碍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目录

1.强迫性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强迫性障碍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强迫性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4.强迫性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5.强迫性障碍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强迫性障碍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强迫性障碍的常规方法

1.强迫性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强迫性障碍的发病原因过去大多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20年来 遗传和生化研究 特别是广泛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提示本病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

  1.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表明 强迫症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焦虑障碍发病危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如果将有强迫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人包括在内 则病人组父母的强迫症状危险率(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2.9%)。双生子研究显示 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提示强迫症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生化改变 有人认为5-HT能系统可能与强迫症发病有关 有5-HT再摄取阻滞作用的药物 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可以对强迫症有效。有学者发现强迫症病人的血清催乳素增高 或有皮质醇改变 其在强迫症发生中的作用 尚不明确。

  3.解剖与生理 切断额叶与纹状体的联系纤维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效 推测可能与基底核功能失调有关。

  4.心理

  (1)弗洛伊德学派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迫症状形成的心理机制包括:固着 退行 孤立 解除 反应形成以及对不容许的性和攻击冲动的置换等。这种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 因此不为患者所觉察。

  (2)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认为 首先病人由于某种特殊情景引起焦虑 为了减轻焦虑 病人产生回避反应 表现为强迫性仪式动作。某些思维或想象等中性刺激(如语言 文字 表象和思想)与初始刺激伴随出现 则可进一步形成较高一级条件反射 使焦虑泛化 最终导致强迫观念的形成。

2.强迫性障碍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除了其临床表现外 还可引起其他疾病。严重强迫症患者可伴发抑郁 甚至产生消极自杀的意念 应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3.强迫性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强迫症的特征是患者有持续存在 强加 不想要的思维 并对这种思维感到难以控制。强迫性思维通常为污染 伤害自己或他人 灾难 亵渎神灵 暴力 性或其他令人痛苦的话题。这些思维是患者自己的 而不是由外界插入的(如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插入”)。这种思维也包括在脑中的想象或情景 这种思维和想象使患者非常痛苦 并可导致极度不安。

  该病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obsession)和强迫行为(compulsion)。90%以上患者既有强迫观念 也有强迫行为;但据Of等(1995)报告:28%的患者以强迫观念为主 20%的患者以强迫行为为主 50%的患者二者均很突出。病人对强迫症状有一定的自知力 知道这类思维或行为是不合理的或不必要的 试图控制又未能成功。约5%的患者初起病时就不认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不合理 也无治疗要求 称为自知力不良型强迫症。

  本症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 以强迫思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包括强迫性观念 强迫回忆 强迫表象 强迫怀疑 强迫性对立观念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性害怕等。其二 以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症状 如强迫洗涤 强迫核对检查 强迫询问 强迫性仪式化动作等。

  强迫症状的特点:其思维和动作属于自己;其强迫思维和动作至少有一种仍被患者徒劳地抵制 同时由于抵制不成功而多伴有明显焦虑;一再出现的想法 表象或冲动令病人十分不愉快。这些症状会使病人终日纠缠于一些毫无意义的观念和行为 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使患者颇感苦恼。强迫症病人具有强迫特点的病前人格。

4.强迫性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目前 许多精神疾病的未臻详明多年来专业工作者根据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 对许多精神疾病不断地细致观察形成了一些朴素的观念认识到许多精神疾病是人类个体与社会或自然环境互相作用产生的反常结果在相当不少的情况下 人们为防止发生这一类疾病中 倡导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能够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这就是:①培育机体整体 包括脑功 能的发育 并扶植其经常处于健康状态 使人的体魄健壮 精神饱满;②培养个性健康发展并加强锻炼 使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相统一。

  1.青少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1)身体的变化及心理的反应

  (2)实现同一性:随着身体的迅速变化 以前对肉体存在和身体功能的信赖受到严重的怀疑 只有通过对自我进行重新的评价才能得以重建青年人努力寻求“我是什么人?”和“我往何处去?”的答案。

  (3)依恋关系的变化

  2.影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常见社会心理因素:

  (1)文化背景:传统文化对读书的图腾“士大夫”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追求高学分 高录取率的风气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 要求过严的现象使青少年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儒家思想对理性理智礼仪的弘扬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同时又造成了青少年个性上的压抑或逆反而成为对社会的反叛。

  (2)独生子女问题

  (3)升学的压力:传统的“望子成龙的思想” 升学中过多看重成绩的趋向使孩子经受着过多的学习压力这种状况可望在教育体制的改革及兴起的减负浪潮中得到改善。

  (4)家庭的因素:孩子的问题常常是家庭问题的一部分家庭功能的紊乱对孩子的心理卫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长在不稳定家庭的孩子通常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障碍 父母的不和离异 及代养等都导致孩子的不安全感造成心理卫生问题。

  (5)自身个性因素:完美主义倾向单一愉快来源使青少年认为“我必须什么都比别人强”“我不能有缺点”“一定要考第一”“要得到所有人的好评”因而他们经受不了挫折 在自卑和自大之间来回摇摆社会化不足 自我中心使青少年难于与人相处。

5.强迫性障碍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强迫性障碍主要做精神病检查 头颅ct 排除脑器质性精神病。

  1.结构性影像 神经解剖结构的研究发现 强迫症患者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通路异常。由于药物治疗通过影响5-HT系统而发生疗效 而该系统通过纹状体和前扣带回投射到额叶皮质 故间接证实了上述发现。另一些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尾状核体积缩小 白质体积减小 皮质及岛盖体积增加。对MRI的T1值研究表明 患者的异常T1值涉及额叶眶部皮质 额叶白质 扣带回 豆状核 说明这些区域存在结构的改变和血流异常或功能失调。它们是否与强迫症患者经常出现的焦虑情绪有关 还需进一步证实。

  2.功能性影像 目前的功能性影像技术研究结果多支持强迫症存在基底核功能异常 此外在额叶眶部皮质 尾状核 丘脑和前扣带回功能增强 并由此推测纹状体-苍白球旁路紧张性失调造成了额叶眶部和皮质下环路的高功能。神经心理学测验是评估皮质纹状体系统功能的辅助方法。让患者与对照组均进行某些学习能力测验 发现测验过程中两组表现基本相似 但对照组表现出双侧纹状体下部被激活 患者组无此现象 代之以双侧颞中部的激活。该研究说明 强迫症患者在接受需调动皮质纹状体系统功能的刺激时 由于该部位的功能异常 而只能以增加其他部位的功能作为代偿。另一项神经心理学测验--维斯康辛卡片分类试验 强迫症患者的无效分类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且与左下额叶皮质和左尾状核的血流灌注相关。

  3.影像:药物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的比较虽能反映强迫症的病理生理情况 但结果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在治疗前 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双侧额叶上部 右额叶下部 左侧颞叶和顶叶 右侧尾状核及丘脑的灌注均较低。

6.强迫性障碍病人的饮食宜忌

  强迫性障碍强迫症 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性障碍患者的饮食注意:
  1 多吃菠菜有助于缓解强迫性障碍 因为菠菜含有丰富的镁 镁是一种能使人头脑和身体放松的矿物质。另外 其富含另一种降压营养物质-维生素C 同时也含有大量铁质和人体所需的叶酸。缺乏叶酸会导致精神疾病 包括社交恐惧症和早发性痴呆等。
  2 可以注意多食用燕麦 它有助摆脱焦虑。燕麦中富含维生素B 而维生素B有助于平衡中枢神经系统 使你安静下来 对缓解强迫症十分有效。
  3 强迫性障碍的饮食也可以多吃瓜子 它富含可以消除火气的维生素B和镁 还能够令患者血糖平稳 所以有助于强迫性障碍患者心情平静 远离愤怒。
  4 强迫性障碍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7.西医治疗强迫性障碍的常规方法

  1.药物治疗

  (1)氯米帕明(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和伴随的抑郁症状都有治疗作用美国(1991)一项500例氯米帕明(氯丙咪嗪)与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表明 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日平均剂量为200~250mg时患者的强迫症状平均减轻了40%; 约60%的患者临床上获得明显或显著好转。

  氯米帕明(氯丙咪嗪)首次治疗剂量可以从25mg睡前服开始以后逐天增加25mg 1周内剂量达100~150mg/d分2~3次服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待患者对药物的副反应适应之后 再加大剂量抗胆碱能副反应明显的患者治疗日剂量可稳定在150~200mg左右。

  对氯米帕明(氯丙咪嗪)的副反应能耐受者治疗量可增加到250~300mg/d。一般在达到治疗剂量2~3周后开始显效如果每天服用300mg达3~4周后仍无效果者宜改用或合用其他药物有的患者显效较慢 可在治疗开始后8~12周方才达到最大效果。整个治疗时间不宜短于3~6个月。过早减药或停药常导致复发。部分患者需长期服药才能控制症状。

  2.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 包括氟西汀 氟伏沙明 帕罗西汀 舍曲林。一般说来这类药物的抗胆碱能副反应较小 其治疗日剂量较用于治疗抑郁症时为高;宜晨间给药

  (1)氟西汀:治疗剂量为60~80mg/d常从10~20mg/d开始 1次/d 口服 需要时逐渐增加剂量 2周内可增至60~80mg/d。

  (2)氟伏沙明:治疗剂量为100~300mg/d可从50mg/d开始 1次/d口服。

  (3)帕罗西汀:治疗剂量为40~60mg/d可从20mg/d开始1次/d口服。

  (4)舍曲林:治疗剂量为50~150mg/d可从50mg/d开始1次/d 口服。

  (5)其他抗抑郁药:丙米嗪 阿米替林治疗强迫症效果不显著;苯乙肼对少数难治性病例可能有良好效果治疗剂量每天90mg但改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之前应至少停用其他药物5周 以免引起严重的副反应

  (6)苯二氮卓类:对伴有焦虑或激动不安者可合并使用此类药物。以氯硝西泮(氯硝安定)效果显著 治疗剂量3~4mg/d分2~3次服用。